


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10-01 09:27
古時鄆州西北有一村莊,名曰徐鎮(zhèn)集,村中有一位叫徐三亭的鄉(xiāng)民。他為人仗義,樂善好施,有求必應,被鄉(xiāng)鄰尊稱為“大善人”。無人知曉徐三亭生于何年何月,民間相傳他比玉皇大帝還早誕生五百年。
據說徐三亭通曉分身之術。某年秋收時節(jié),徐鎮(zhèn)集種植的大片高粱亟待收割。家家戶戶勞力不足,紛紛求助徐三亭。他一一應允。收割當日,竟見徐三亭同時出現在多戶農田中,莊稼皆收得又快又凈。次日,村民聚在村頭議論,有人說徐三亭幫自家收高粱,有人堅稱他在自家?guī)兔?。眾人爭?zhí)不下,方悟徐三亭是以分身之術相助,使全莊搶收及時,躲過風雨,糧食顆粒歸倉。
徐鎮(zhèn)集毗鄰黃河。某年夏日,徐三亭正在田間勞作,忽見一人騎驢自鄆州方向沿河行來。徐三亭上前攔路,騎驢人急道:“我有要事在身,請速讓行?!毙烊s道:“你過去了,我們就過不去了?!眻詻Q不讓通行。鄉(xiāng)人見素日溫和的徐三亭如此強硬,皆感不解,還有人替騎驢者說情:“騎驢不損道路,也不毀莊稼,何必為難人家?”徐三亭不為所動,厲聲要求騎驢人原路折返。對方只得繞道離去。不久,騎驢人經過之處黃河泛濫,一片汪洋。原來那騎驢人乃黃河水神,正在探水尋路。因徐三亭強行阻攔,徐鎮(zhèn)集一帶百姓方得平安。
后來,鄉(xiāng)民為感念其恩德,在村頭建廟塑像,以彰善行。農忙時節(jié),村民常將幼童送至廟中托看。孩子們在廟中出奇乖巧,從不哭鬧。日久,孩童漸多,有的爬上供桌,有的攀附塑像,廟宇日漸臟亂。院中有一口井,某日家長接孩子時,見一群幼童趴在井邊張望,竟無一人跌落。眾人大驚,知是徐三亭警示,連忙叩拜致歉。此后鄉(xiāng)人立下規(guī)矩:定期清掃廟宇,年幼孩童不得隨意送入。
又傳某年外敵犯邊,我軍自衛(wèi)還擊。部分官兵駐守貓耳洞中,飲水艱難。一日,一位白須老者提一壇清水前來慰軍。官兵飲下,一壇水竟使數百人盡解干渴。問其來歷,老者只答“從家鄉(xiāng)而來”,便飄然離去。軍中有徐鎮(zhèn)集籍士兵,認出老者相貌酷似家鄉(xiāng)廟中所供徐三亭,此事遂成美談。
鄉(xiāng)人皆言,徐三亭本為凡人,因廣行善事,終得神通,后人感念至今。因其一生為善,未嘗為惡。如今,當地仍保存著徐三亭的廟宇與墓冢,以志不忘。 魏建國
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